古典即新潮!热爱,唱响在西子湖畔
在西子湖畔一个因热爱而生的社团用自己的唱腔和身段演绎了一只美轮美奂的“蝴蝶”
这是越剧中的梁祝化蝶他们,演绎的是才子佳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他们,传承的是国家级非遗被称为中国“第二国剧”的剧种他们,是浙江大学学生越剧社
越剧社在2022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的演出视频
传承与创新
连结起浙大、杭州与越剧
从2018年成功举办首场年度大戏以来,浙江大学学生越剧社已连续四年被评为“校级十佳社团”。这个以“越剧”为载体的社团,讲述的不只有戏曲的故事,还有西子湖畔的故事、传统文化的故事。
由越剧曲调改编而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伴随浙大师生每一个夜晚的旋律,《梁祝》在教室和图书馆响起,代表着一天学习、工作的结束。
而越剧社选择的第一部年度大戏,就是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越剧的经典篇目。乔装改扮、赴杭求学,杭州的万松书院在高山下、流水间,造就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爱情传说,让杭州与蝴蝶的故事结缘。
折子戏《从万松书院到求是书院》
为了迎接杭州亚运会的到来,越剧社的成员们准备了一出“折子戏”,并在杭州地图上勾画出了一只“蝴蝶”。从万松书院到求是书院,起点是第一部年度大戏《梁祝》故事发生之地,终点选在了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一只巨大的“蝴蝶”,在杭州串联起了《陆游与唐琬》《白蛇传》等诸多越剧选段。
“古典即新潮”,这是越剧社自己的口号。“别人能做原创曲目,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们在传统的唱腔韵律里填上新词,创编《宜山问答》。浙大“文军西征”,行至广西宜山,既受疟疾肆虐,又遭空袭威胁。竺可桢老校长在这条历经艰难困苦的西迁之路上,提出了“求是”精神,勉励师生“救国不忘读书”。站在新时代浙大人的视角上,《宜山问答》的新编片段酝酿而成。
首演成功之后,越剧社受邀赴绍兴演出
“竺校长是绍兴人,我们也想用绍兴话、用越剧,讲述浙大的故事。”这是他们创作和演出的初心。2018年,他们也受邀前往越剧的发源地绍兴,去到了当地基层开展演出,让他们的第一部年度大戏《梁祝》走出校门,走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
2019年,年度大戏《陆游与唐琬》谢幕合影
2018年的新版《梁祝》,2019年的诗画越剧《陆唐》,浙大越剧社均是全国高校里第一个将篇目完整演出的社团。2021年,越剧社则用年度大戏《五女拜寿》为建党百年献上了自己的礼物,他们希望新时代的越剧亦能焕发新的生机。
艰辛与付出
用年度大戏在校园“出圈”
一年一次的年度大戏,独具匠心的折子戏专场……看似辉煌的背后,离不开越剧社成员一直以来的艰辛付出。
2018年4月21日,是一个社团“老人们”全都能脱口而出的日子,那是越剧社第一部年度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的日子。这部戏对于社团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越剧社在校园内的空地排练
首次推出“年度大戏”,全靠自己的摸索和尝试。缺人,他们就向杭州其它高校借人,向校内“兄弟”社团借人,拼拼凑凑组建成了六十人的大戏团队。缺排练场地,他们就每晚穿梭于校内的各片空地。缺指导,那就社员之间互相教一点,跟着录像带再学一点,连贯起来也有模有样。缺道具和舞美,他们就向专业剧团借,从富阳跟着货车走高速,把一箱一箱的道具一起扛了回来。
越剧社搬运从专业剧团借来的道具箱
“《梁祝》里有一出戏,我们排练了整整一个学期,”当时正读大二的社长洪文翔回忆道,“那七分钟的选段,是情绪最强烈的片段,需要八个书生动作完全整齐划一,调度起来非常麻烦。”当时,每个周末他们都在排练,一次就要好几个小时,不断地重复、自我挑剔,最终才呈现给了观众最好的一面。
“书生”龙套们排练同一个动作
传统的戏曲演出能否吸引在校学生,是大家在编排年度大戏时一直担心的问题。“一是怕没人来,二是怕演着演着观众走光了。”当时正读大一的社员车宇超这样诉说自己的担忧。
但同学们的热情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谁也没有想到,放票的第一分钟,291张票发了出去。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领取了这场演出的门票。发票的那天晚上,社团的大部分人还在排练。“一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捶地,”当时大三的社员孙群安说,“提前两个月开始的宣传,就是怕没有人来,那天晚上大家都很兴奋。”
2018年,年度大戏《梁祝》首演时的排队情景
演出那天,检票的队伍早早地就排起了长龙,从紫金港校区剧场的观众入口,经过阳明桥,一直排到了桥那头的基础图书馆。
2018年,年度大戏《梁祝》首演时的观众席
舞台上的他们,用余光瞥到观众席里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留学生的面孔出现在其中。他们觉得,值了!也更加坚定了未来把“年度大戏”做下去的信心。
爱好与情愫
他们走入儿时深处的记忆
“我们就是爱听,”车宇超这样介绍自己加入越剧社的情缘,“小时候的社戏,绍兴的民间越剧团就在船里,停在家里的河对岸。散戏后,我有时趴在外婆的背上回家。在田间地头,外婆嘴里哼着戏,就像童年时的散文诗。”
加入越剧社的新成员里,有零基础、但想要探索中国传统曲艺文化魅力的,也有从小便学习过唱戏、想在社团继续锻炼的,但更多的还是像车宇超这样,在懵懂时对越剧的喜爱中,慢慢走得更加深入的。
方言是戏曲的基础。从一个观众到一名演员,想唱好越剧,首先就得学习唱腔里的绍兴方言。纸上的念白旁,密密麻麻写满了标注,这是他们为了学习越剧而做出的努力的见证。
左图为车宇超为往届社员纠正咬字时,社员写满标注的台词纸
右图为车宇超在社交媒体关于越剧念白的分享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越剧技能的提升,除了请专业剧团的老师来指导以外,更多还是得靠社团内的传承。一群人围在一起,对着录像带互相琢磨,唱腔、咬字和身段,每个人身上似乎都能找到些往届社团人的影子。
社员们聘请专业剧团老师教唱
常年维持在四十人左右的越剧社,虽然同其他社团一样每年一换届,但是骨干成员的参与度几乎不变。爱好和兴趣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减,本硕博的同学们,甚至是校内的一些教职工,仍倾情参与在社团活动的第一线。
左为车宇超、孙燕萍(女)在《盘夫索夫》中饰演曾荣、严兰贞
右为孙燕萍(女)、洪文翔在《五女拜寿》中饰演杨三春、邹应龙
从本科、硕士,再到如今的博士在读,孙燕萍在求是园的十余年青春岁月中,也与越剧社共同成长,期间参与了越剧社的历年大戏。她曾经代表社团和学校去香港高校演出,也曾参与过学校120周年校庆表演,她见证了越剧社的发展和兴盛,也见证了传统曲艺文化在高校学生群体里的“出圈”。
孙群安(女)在《五女拜寿》中饰演翠云
医学院的孙群安,2015年本科入学;药学院的洪文翔,2016年本科入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车宇超,2017年本科入学……曾经他们是社团内“前辈”和“晚辈”的关系,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出搭档,是演出团的团长和团员。如今他们都已经进入了研究生阶段,也仍然活跃在每一次年度大戏的排练和校园越剧舞台之上。越剧社对他们来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爱上越剧。他们也和婉云京剧社、昆曲研习社等传统戏曲类社团携手进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爱上中国戏曲,爱上传统文化。
5.重要!关乎校园疫情防控如何做!6.229后续来了!325寝室,加入匿名捐助学弟学妹的爱心接力